罗映球早在三十年代,参加鲁迅先生倡导的版画运动,由木刻先驱罗清桢,张慧等人影响下,积极投身于新兴木刻运动的老版画家。他扎根山区,立足故乡,在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艺术实践中,坚定不移的沿着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不断探索前进,是一位刻苦自学成才的画家。从其建国前后创作的大量作品看来,不论题材,技法和风格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其中反映岭东山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深厚的乡土之情,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作品,更具有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映球老师作为一位画家,把毕生精力全部倾注在木刻艺术上,能一直坚持在山区苦斗五十年已不容易,特别在艰苦岁月经受风雨仍坚持在中学教席,为培养下一代勤奋教学,不断创作,更加难得。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所以取材多选自岭东一带的山水,风俗和动植物。如五十年代创作的《把青春献给农庄》,描写了僻静扎根农村正在进行春耕施肥的动人情景。他对农家的牛似乎特别感兴趣,曾经刻过许多牛群,就《响午》为题就刻了多幅,其中有一巨制刻画一群耕牛劳作半天后在烈日当空松荫底下歇响的场面,描写得特别有情趣,堪代表作。又如六十年代创作的《客家山村》,地方色彩更加浓厚,那地道的客家房舍一幢幢坐落在农田密林叢竹之中,展现出客家山村典型的宜人美景,给客居外地的老乡看来信加亲切感人,自然勾起思想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带来了一股强劲东风,吹到被退职在家完全成了农民的映球之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吹暖了年过花甲的映球之心,真是枯木争荣春华焕发,为培养年轻一代重登讲壇,为夺回已失去的时间,磨砺生锈已久的刻刀,又进行创作了。他一有机会就深入到礦山工地和高山密林之中去收集创作素材,近几年来创作主要反映林区的劳动生产和山区建设方面。如抒情作品里《多出良材》和《韩江三滨》、《雨后》等作,前者强调林区一片郁郁苍苍,多出良材支援四化建设;后者描写翠竹遍野,春笋满坡和群鸟争飞,把韩江两岸点缀得更加生色,给人以淳朴抒情,精美雅致的艺术感受。“四皆峰”煤矿区是梅县地区主要工业资源,他曾多次深入矿区体验那激动人心场面,深受启迪和鼓舞,促使他不停地作画,回来后赶刻了《煤山》和《大道朝阳》两幅套色木刻。画面气势磅礴,构图宏伟,套色单纯,黑白对比强烈,风格粗犷。热情讴歌了矿工们的劳动热情和四化献身的高尚情怀。
特别强调的是,年近古稀的映球老师早已退休在家,为了继承和发扬版画艺术的优良传统,纪念新兴木刻运动先驱罗清桢的业绩,先团结了家乡的老中青版画工作者,后扩大发展到梅县地区各县组织成了自“清桢版画会”,推动岭东版画艺术运动的开展。五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从组织创作,举行展览,对外交流直到出版画册,都付出了巨大精力和心血。据说筹备画展,急于搞出一批新作去霍山写生,竟冒着风险骑自行车来回一百八十里,爬山越岭,为的是什么?如果没有高度创作热情是做不出的,结果完成了雄伟壮观的《霍山晨曦》等套色木刻。
他又为了表现钢铁资源,支援山区建设这一主题,顶着严寒风霜步行三四个小时,登上高达一千多米的铁山顶俯瞰重峦叠嶂,目睹满山是铁的宝藏,矿工们紧张地劳动,一辆辆卡车奔驰在山谷之间,触景生情,一股热流冲击心胸忘却寒冷,挥动墨笔,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继而不分昼夜地赶刻了《铁山》和《取之不尽》诸画。及后又完成了《八乡山》和《合水水库》等套色木刻。这些作品构图雄伟饱满,构思造型和黑白处理上都比较完整,尤其在表现技法上有新的探索,他想把大自然刻得丰富些,注意了黑、白、灰的巧妙配置,运用大块的黑白的对比,在灰的调子中采取各种刻刀的交错配合,特别发挥因刀颤动的刀触产生的刀味,把自然地景色和山的质感表现的更加充分。
画家的选材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用树特有感情,常把千姿百态的青松穿插在画幅中,如《高风亮节》、《明月松间照》等作强调了松的高洁,观之大有巍巍青松永垂不朽之感。从画面上呈现出的黑白对比的刀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今年春末应邀参加东江苏维埃政府、红十一军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之机,路过梅城会见了阔别多年的映球老师,尤免愉快和振奋。他虽步入古稀之年,仍谨慎抖擞地为地区文化艺术事业发挥余热,近两年来他针对梅县地区素有文化,华侨,足球“三乡”之称的特点,从中发掘创作题材,又搞出了一批新作。他说:“梅县地区华侨特多,几乎遍布海外,他们一向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非常关心家乡建设事业,几年来各县掀起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潮,其中捐资办学的创举更为突出,许多生动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促使我的刀和笔将向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他又说:丰顺县的华侨在这方面更为发扬光大,捐资建校十多所,投资一千五百多万元,我将安排时间行程前往进行创作。
于是他领我去参观画室欣赏了《为国育才》套色木刻组画五福,其中三幅是反映兴宁县的既有宁中中学的罗焕昌教学大楼;坭坡中学的宇新科学大楼;和独资兴建的济平中学。另两幅是梅县东山中学的宪梓科学大楼和图书馆;松口中学的裕华科学馆,锡央图书馆,连庆礼堂等。我站在这些画幅面前又不禁被那一幢幢拔地面起的现代化建筑物所吸引,那绚丽的色彩衬出自然美和人工艺术美相结合的理想环境,由此联想到许多爱国侨胞的赤子之心,必将哺育处千千万万未来的四化建设人才。
总之,映球老师从事艺术活动半个世纪从来沿着现实主义坚持与工农相结合的艺术道路,对艺术坚韧勤奋,锲而不舍,不断求索,五十年如一日,从不停顿他的刀和笔。长期扎根在山区农村,以刻刀为武器,抒发乡土之情,创作了数以百计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读着可从这本木刻集里,窥见出画家的艺术概貌。同时他在教育事业中,培养艺术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那为版画事业勇于奋斗的顽强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后,祝愿他永葆艺术青春,在文艺春天里有更多更新的精品存在。
1985年5月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